天下雜誌2013年報導-打開耳朵 黑暗中學管理

原文網址:http://www.cw.com.tw/article/article.action?id=5052315

打開耳朵 黑暗中學管理

只顧著說自己的意見,聽不見別人在講什麼,怎麼可能會有團隊合作? 起源德國、風靡全球三十國的「黑暗對話」課程,為學員重新定義「溝通」,給台北金融服務業一次難忘的震撼體驗。

人類的溝通有八成以上是靠語言進行。但在電郵、電話會議普及的今日,有愈來愈多的企業發現,彼此的溝通有如在黑暗中鬼打牆,永遠不了解對方到底要什麼?

目前,全球正在風靡一種「黑暗對話」的課程。起源於德國,全球三十個國家已有七百多萬人親身體驗暗室實驗與課程(見小檔案)。包括:德國安聯集團、新加坡星展銀行都指定上課,因為「聆聽」是金融服務業必備的能力。

慣於發號施令 聽不見別人

今年初,星展銀行台灣風控長羅綸有,與該公司其他「武功蓋世」的一級主管們,就在台北經歷了一次難忘的訓練。

羅綸有說,一開始感覺挺無助和恐懼的,因為從來沒有在完全看不見的環境中活動過。短暫適應後,這些習於發號施令的主管們,在裡面七嘴八舌,結果時間到了,要合力組成的積木卻只完成一半。

「你們都不聽別人在講什麼,只顧著說自己的意見,」教練提醒他們說,「有很多好點子都浪費掉了,其實只要照著做,很快就能完成了。」

「我們都把自己想得太能幹,」羅綸有對這堂課的心得是,平時主管都是解決問題的專家,容易過度依賴自己的經驗和能力,不等對方說完,就直覺給出答案。不知不覺就自我膨脹過了頭,「不但好點子會被浪費掉,連同事的貢獻和能力也被掩蓋掉了。」

與攀岩等訓練團隊合作的課程不同,在黑暗中訓練,明眼人才能感同身受視障者平時的不便,體會出同理心的必要,並把這感動應用在生活的待人接物層面。

由於在黑暗中,平時靠表情、動作,甚至白板畫圖就可輕易達陣的溝通,這時完全失效。除了靠著觸覺、聽覺和嗅覺來補強,更需要清晰、有條理,且願意聆聽與再三確認盲點在哪裡的溝通。

比如,要完成一組積木的堆疊,如何確定每個人對物體形狀與大小胖瘦的觀感是一致的?如果有複雜的程序要大家一起進行,如何讓隊友都能有同樣的理解?這都需要聆聽、確認溝通與邏輯思考的能力。

拋開表相 照見心裡的自己

黑暗也讓人看到「不一樣的自己」。

舉例來說,在分組活動中,每個人都會輪流當組長、組員和助手,當中的角色扮演,往往反映出是否有獨當一面、協調統御的能力;是否是好的支援者,能迅速提供資源和無誤地轉達指令。

曾有一位患有腦性麻痺的中學生,在家人陪伴下來參加。原本大家都覺得,他連自己都照顧不來,如何能與其他人在黑暗中合作進行活動?

但當在黑暗中,這位腦性麻痺者也跟別人一樣化身為編號,還抽到當組長。讓所有人驚訝的是,他竟然率領組員在時間截止前完成了目標。「在分享時,不但是這位學員和他的家人,連同隊的隊員都感動得哭了,」當時擔任分享師的黑暗對話社會企業總經理蔣筱鈺,回憶起這一幕,仍為之哽咽。

二十七歲才完全喪失視力,兩年前也因參加「黑暗對話」的訓練而決定投入擔任培訓師的林信宏也說,「我所感受到的震撼,絕對不亞於明眼人。」

林信宏說,人太容易被「眼見為憑」的表相誤導,反而在黑暗中,才「看到」在光明世界中容易被忽略的潛在特質。

光的原理其實是折射,但明眼人卻常常看不到別人眼中的自己。在黑暗中對話,聆聽別人的聲音,也照見心裡的自己。